国医大师余瀛鳌先生学术经验研讨会召开
2022年7月28日上午,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主办的“国医大师余瀛鳌先生学术经验研讨会”在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会议室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纪委书记于林勇、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陶晓华、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儒医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卢祥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所所长肖永芝、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所原所长胡晓峰、余瀛鳌先生家属和传承弟子代表、本所职工与研究生,以及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中国中医药报记者共四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肖永芝所长主持会议。
余瀛鳌先生出生于1933年,江苏阜宁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研究员、中医临床文献学家,出身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本科毕业于上海同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前身),后成为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学员;又师承中医大家秦伯未先生。家学渊源,承继名师,融汇中西,自成一家。余瀛鳌先生从事中医临床和中医文献研究六十余年,既注重对中医理论和古籍文献的深入研究,又重视临床实践,是真正知行合一的中医大家。2022年7月,余瀛鳌先生被评为第四届“国医大师”。
于林勇书记首先对余瀛鳌先生荣获“国医大师”称号表示祝贺。他指出,余瀛鳌先生出身于中医世家,又师承秦伯未先生,勤勉好学,孜孜不倦,学贯中西,成就了高尚的学养和精湛的医术。于书记热情赞扬了余先生的人格魅力。他强调,余老等前辈打造的学术高峰,值得年轻学者深入继承和发扬。医史文献所应该进一步深入学习、研讨余老的学术经验和思想,把这一宝贵的学术财富继承好发扬好。于书记进一步指出,在近两年的新冠疫情中,中医人的突出表现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医史文献学人更需具备特殊的定力,明确目标与使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以余瀛鳌先生为楷模,立德为先,静下心来,好好做学问,加强内在修养,增强底蕴和实力,不断进德修业,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彰显医史文献所的魅力和光彩。
余瀛鳌先生传承弟子代表陶晓华副校长从“感谢”“感恩”“感想”三个方面发言。陶校长首先对院领导、诸位同仁以及余老家人对申报“国医大师”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其次,对余老的言传身教表达了感恩之情。他说,余老仁心仁术,一生心无旁骛,专注于中医文献和临床;身为教师,对学生关爱有加,不厌其烦地为学生修改论文。余老宽以待人,不论是院内院外,有上门求教者,皆来者不拒,常常亲自执笔认真撰写信件和书稿,几十年如一日,其高尚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着后学。最后,陶校长建议加强对余老学术经验的整理,主要包括笔记、论文、手稿和讲座材料等,多举办余老学术思想研讨会,加强对医史文献人才的培养,使医史文献事业向前推进;希望借助现代技术、信息化手段,通过医史所网站等媒体,对余老的学术思想进行推广。
余瀛鳌同道友人代表卢祥之会长分享了与余老相识相知的经历。卢会长称赞余瀛鳌先生“敏于行而讷于言”,平素看似木讷,不苟言笑,但内心非常丰富,若逢其志趣所在,往往又能款款而谈,意气风发,言中有物,底蕴深厚。卢会长回忆起余老问诊病人的场面,赞其谨记“忠恕之道”,对病家恭敬善待、仔细周到,其谦谦君子之风、温润祥和之态、医者仁人之心,正是中医经世致用的表率。卢会长当场吟诗一首:“世尊余夫子,熟典人所知。五代传家学,鬓白著不松。尊为儒者俦,术为富苍生。历世犁医坛,慷慨驾舟轻”,以此盛赞余老的大家风范。他还题字一幅“仁者寿山河”,通过余老家人相赠,表达了对余老荣获国医大师称号的祝贺。
中国医史文献所原所长胡晓峰发言谈到了跟随余老师学习的三点感受:其一,平易近人,余老作为中医大家从来都是和蔼可亲,对求教者有求必应;其二,淡泊名利,余老专注于学术和临床,常常婉拒各种媒体采访,无心顾及各种名利;其三,治学严谨,凡撰写的书稿皆亲自修改数遍,遣词造句均仔细斟酌,唯恐有所疏漏。余老师的学术和人格需要后辈认真地学习。胡所长建议成立余瀛鳌先生工作站,设专人整理所内所外现有相关资料,使余老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可以代代传承。此外,胡所长还建议在所内设立专项,收集在世名老中医的资料,总结他们的临床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传承下去。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万芳研究员回忆起近二十年前拍摄《百年中医传承录》时,余瀛鳌先生大力支持并热心撰写推荐信,才使其与各位国医大师取得联系,从而确保了拍摄过程顺利完成,留下诸多名老中医的宝贵视频资料。万老师特别提起余瀛鳌先生与马继兴先生共事六十余载,一起创建中医文献学科,二人之间情义深重。在马老病重弥留之际,余老不顾自身年老体衰,坚持去医院探望,二人互道珍重。马老去世之后,余老徘徊、伤感和怅然,亲笔撰文寄托对马老的哀思与怀念。万老师的一番回忆,使在座各位不胜唏嘘。
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王凤兰研究员讲述了跟随余瀛鳌先生学习的经历,王老师在余瀛鳌先生身边跟诊时间最长,深受余老先生熏陶。她回忆道,余老师是平易近人的谦谦君子,他兢兢业业,辛勤耕耘,从不争抢取各种名利,但其学术人格却在业界尽人皆知,为众人称赞。
余瀛鳌先生弟子谢琪处长指出,余瀛鳌先生是一位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其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耳濡目染,身体力行。余老先生学术由博返约,作为弟子只能由其所呈现的学术成果而窥其堂奥。余老常谦称自己只是学术界的一名老兵,只是为中医界贡献了一小部分力量,其深厚谦和之学养让后学仰慕。
余瀛鳌先生弟子李鸿涛研究员指出,余老先生是一个严谨认真的学者,是学界之模范与榜样。八十多岁高龄仍思维敏捷,临床圆机活法,同一治法因症状不同而用药细节有别,每一位病人都详细地问诊、号脉。虽然年事已高,眼底多次出血,仍用放大镜一字一句认真撰写病历。余老先生为抱朴谦和之长者,平等对待并尊重每一个人,曾在自己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然登门问候患者,其仁心令人动容。
余瀛鳌先生的弟子张卫研究员讲述了跟随余瀛鳌先生学习的经历,表达了对余老崇高学养的敬慕以及其精湛医术的赞叹,并恳切地建议医史文献所务必对余瀛鳌先生的学术成果及临床经验进行整理,加以继承。
此外,余瀛鳌先生之子余杨代表家属发言,对出席会议的来宾表示感谢。余老的各位弟子谈起了余老在中医古籍整理中的贡献、高尚的师德以及跟随余老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令人回味无穷。
余瀛鳌先生年近九十,六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在中医学这片土地上。在文献研究中,他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为中医古籍整理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临床工作中,他医者仁心,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使患者如沐春风、受益良多;在工作生活中,他平易近人,甘为人梯,提携后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召了一批又一批的医史文献学人。
本次研讨会,通过对余瀛鳌先生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治学理念、学者风范、医德医风的研讨与回顾,鼓励研究人员和青年学子以国医大师余瀛鳌为榜样,将孙春兰副总理在第四届国医大师和第二届全国名中医表彰大会上的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到医史文献研究的实际工作之中。
(王娇、宋歌)